-
观百十年海大校史,展未来砥砺前行!为深入了解学校百十年历史,传承“忠信笃敬”的校训精神,引领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物流工程学院组织2022级研究生参观校史馆,开展校史专题教育。在讲解员热情指引下,同学们进入了校史馆,从历史沿革到校园文化,从专业建设到科研成果……讲解员的生动介绍,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学校、热爱学校。通过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了解了自建校以来的光辉历史,回顾了学校在建校114年光阴中坚持办学不辍,始终秉承“忠信笃敬”的校训,始终坚守育人的执着信念。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不禁驻足观看那些有着岁月印迹、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历史展品。大家惊讶于海大校友刻苦努力的精神,在那泛黄的笔记前驻足停留、赞叹不已。此次参观校史馆活动,让同学们厚植爱校荣校之情、涵养强校兴校之志,深切的感受了“百年海大”厚重的历史沉淀,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感悟了其中所传承的红色基因,深刻领悟了踔厉奋发的历史内涵。同学们纷纷表示,校史馆中的一位位杰出的海大人,都是学习榜样,要继续紧跟他们的步伐,展现责任担当,做出新时代海大青年的贡献。了解百年辉煌校史,传承海大不朽精神!物流工程学院图 1 参观校史馆图 2
-
2月23日上午9:00,物流工程学院二级中心组在物流楼506会议室组织专题学习会,学院二级中心组成员、党委委员、组织员和党建辅导员参加学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韩皓主持。会上,马莹副书记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2022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会上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嘱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并将其作为工作准则。韩皓书记指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相关会议内容,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公布了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于今年4月启动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试点院校遴选工作,旨在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工作主要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转型等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群建设。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港航物流装备特色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和研究,侧重培养港口起重机械领域高级技术工程人才。2020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践教学协议。近三年企业导师参与本科教学、实践教学和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达50多人次。围绕产教融合育人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学校网络工程专业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强化网络安全相关课程,构建上海高校中唯一囊括海、陆、空全方位网络工程和网络安全的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专业教师承担国家
-
2022-2023学年开学伊始,物流工程学院教学实验室全体人员卯足干劲开展新学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本院的实验教学设备多为机电类设备,必须定期维护保养,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学院的教学实验室封闭超过半年,实验教学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无法正常开展,加之临港校区地理位置特殊,空气湿度大,设备故障几率大大提高。为确保新学期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教学实验室全体人员利用学期初线上教学的空档,对两个实验中心40多间实验室的一千余台设备逐一进行检查调试,并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维护,确保学生线下实验时能用上工况良好的机器。同时,两个教学实验中心就学生返校后防疫教学两手抓的工作积极准备,商讨预案并筹备物资,为线下实验教学平稳开展提供制度和物资保障。图 1 实验室老师在进行设备维护
-
为促进学院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教育教学能力提升,8月31日(周三)下午在物流楼506会议室,物流工程学院以线上线下方式召开了2022年教师暑期集中研修会议。本次会议由苌道方副院长主持,学院班子成员、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组织员、支部书记及办公室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首先苌道方副院长介绍学院暑期教师研修的具体情况。他说本次研修采用团队为主的研修组织形式,分三级架构,即:学院集中研修——专业团队研修——专任教师自行研修;本次研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师德典型引领”、“新工科建设”等学习板块展开学习。接着就学院参加本次研修的教师队伍情况做了相应的分析;介绍教师组团研修、自主研修等形式中凸显出来的经验和做法,并且重点对机械系、电气系、中荷机电系推荐的优秀典型案例做出点评。最后苌院长谈了对本次暑期研修收获及建议。 许晓彦院长强调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说大学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本次集中研修人员是学院办学骨干,更要深刻领悟教育部的教学理念;专业和学科方向要统一起来,科学研究统领全局,科学研究
-
近年来,物流工程学院一直积极组织和引导教师申报军工国防类项目。近期,我院教师宓超申报的关于港口安全应用研究方向的项目成功获批中央军委“十四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和领域基金类项目,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承研单位获批中央军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和领域基金类项目。中央军委预研领域基金属于装备应用基础研究范畴,主要着眼装备技术体系全领域,针对装备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围绕装备技术领域长期存在的共性基础问题,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一年多以来,物流工程学院持续加强了对军工国防类项目的申报引导,并积极配合学校申报军工项目保密等相关资质。中央军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和领域基金类项目竞争激烈,物流工程学院能够获批该类项目,说明学院在结合海事特色背景的前沿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2022年8月16-17日,物流工程学院作为主办单位,联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共同举办了主题为“数智创新、绿色升级”的第九届亚太港口科技峰会暨航运科技领导者大会。学院部分师生分别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出席会议。亚太港口科技峰会暨航运科技领导者大会旨在增强亚太地区国际港口业的合作与交流,助推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两天的会议共安排26个主题报告和1个小组论坛,会议现场有200多位来自高等院校、港口码头业主、交通研究机构、港口协会、港航管理部门、航运与物流服务机构、港口设备制造商、高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等港航物流领域科技工作者出席。图 1 物流工程学院主办第九届亚太港口科技峰会暨航运科技领导者大会图 2 第九届亚太港口科技峰会暨航运科技领导者大会现场
-
近日,物流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流装备控制与安全)2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物流工程学院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工业工程、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流装备控制与安全),占学院本科专业总数的一半以上。教育部“双万计划”启动以来,物流工程学院始终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秉持立德树人理念,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打造一流课程,培育一流教材,建设一流师资,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于1976年创建,1996年船舶电气化自动化专业更名为电气技术专业,2000年整合为物流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临港新片区产业优势,面向港航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立足港航电气“清洁化、智能化、多元化”定位,以传授港航电气工程知识为基础,解决电气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重点,向海图强、科技报国的价值塑造为核心,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创新思辨”的行业骨干。并秉持“依托行业、支撑行业、
-
2022年7月7日下午,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吴必军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单浮体震荡水柱波浪能转换系统二重性的认识和理解“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由物流工程学院和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培育)共同主办,来自物流工程学院、商船学院及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吴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波浪发电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国内外已经研制成功的各类样机,并讨论了它们的分类方式。随后,吴老师分析了每种类型发电装置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种可以同时吸收震荡水柱和震荡浮子能量的一种新型波浪发电装置。针对这种新型的波浪发电装置,吴老师介绍了其建模、分析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新型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与其他方案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后,吴老师就各种类型的波浪发电装置和水动力仿真理论在波浪发电领域的应用,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讲座吴老师不仅形象地为大家介绍了波浪发电领域的先进知识,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称赞。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预赛暨第十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于2022年6月25日在上海建桥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主题为“自然·和谐”,全市16所院校,共165个项目参赛,竞争激烈。我校共20支队伍通过网络平台远程实物展示的方式参与了此次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最佳创意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是自参赛以来获奖比例最高的一次。其中,我院强海燕老师指导的张路思团队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得最佳创意奖)。由张桂臣教授、顾邦平副教授、王冰老师、华维三老师、滕媛媛老师、乔榛老师、刘雁集老师、叶善培老师、常宝林老师指导的张徐扬团队、师宇杰团队、高荟子团队、郭天远团队、王乐琪团队、顾天翔团队、张诚团队、耿永峰团队、刘一剑团队、邓先池团队分获二等奖(其中,高荟子团队同时获得最佳创意奖)。该赛事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赛制为每年一届,着重关注大学生在创新设计、综合设计、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本次大赛校内选拔工作由我院牵头,自2021年9月份启动以来,历经选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