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上海市高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

    物流工程学院参与上海海事大学高峰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港航物流系统智能化与绿色化”特色研究方向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国家和上海战略需求、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港航、自贸区、物流领域“安全、绿色、智慧”等学术领域,依托学校多科、交叉、应用等特色的优势,对标国际规范、对接中国标准,形成了面向国家战略、行业急需、国际前沿的发展路径。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多层次发展的学科建设理念,在做强指标的同时做出特色,建设“面向港航与自贸区的供应链系统研究”交叉学科领域,引进高端学术人才、形成高水平学术成果、建设高端科研平台,承接企业重大工程和重大咨询的任务,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建设高水平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的基础上,2021年新增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一项-“面向新文科大学生的双创”教育与实践体系研究”;新增“系统创新方法与管理”教育部工业工程教指委2021年优质课程2022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共有439个教研室获批,学院王金凤教授领衔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类型为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全国性虚拟教研室。

据艾思维尔Scopus数据统计,学校港航物流学科领域持续保持全球第一,特色学科优势保持国际领先。物流工程学院参与的港航物流系统智能化与绿色化”特色研究方向,聚焦于港航物流系统战略、运营、装备层面的智慧化和绿色化等问题的技术、系统与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① 绿色港航运营管理与评价。厘清绿色港口与航运网络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关系,提出实现效率、能耗与排放均衡的港航时空调度理论与方法,形成可操作性的绿色港航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研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港航物流战略、战术、运营层面计划与调度的影响机理、调度策略、数学建模、求解算法。② 研究港航物流装备生产过程的数字孪生体构建理论、方法和运行机制,以及为数字孪生技术提供访问、整合和转换能力的数字纽带技术,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物理产品在现实环境中的制造/运行过程和行为,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交互与共融。③ 研究港航物流装备能耗与排放数据监测与评估,构建能耗与排放机理模型,研发能耗与排放监测平台,建立系统能效分析评估的大数据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监测评估等技术手段,实现港航物流系统的能耗和排放的监测、软测量和评估。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管理科学与工程(先进物流装备管理与工程)

物流工程学院参与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管理科学与工程”——“先进物流装备管理与工程”方向重点创新团队的建设。

创新团队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上海港口与海洋重装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先进物流装备管理与工程”学科方向,重点研究港航物联网协同感知与信息处理、车港船协同管控与优化、低碳港航物流设备协同控制与智能化等关键共性科技问题。

团队成立以来,聚焦港口、航运和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及低碳化研究,是我国港口航运发展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引领者。1999年,“航运仿真中心”获批成为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首批17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06年,经交通运输部批准,正式更名为“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批交通运输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以高校为主的9个平台之一);2020年,联合中国远洋海运港口有限公司,获批交通运输部“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2021年,获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港口与海洋重装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此,已经在港航物流、控制与决策、装备安全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优势,拥有了学术(重点实验室)和应用(协同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研发中心)四大支撑平台。团队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国内外影响力逐年增大。同时,经过20年的发展与沉淀,逐步形成了港航物联网协同感知与信息处理、车港船协同管控与优化、低碳港航物流设备协同控制与智能化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本团队联合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世界首个高效智能性立体装卸集装箱码头长兴岛示范区、中国首个厦门远海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全球规模最大的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获得2015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特等奖;研制了我国第一艘高原湖区电力推进客渡船、第一艘大型电力推进长江游轮、世博会电力推进清扫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0年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攻克了港口起重运输机械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在上海港外高桥1~5期、青岛港、厦门港、广州港等国内外20余个码头成功应用,荣获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攻克了大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协同设计与智能运行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科考船、多功能海上特种作业船等大型船舶,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