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学院专家讲座:颗粒多相流多尺度建模、仿真及应用

主 讲 人: 冯昱清

报告主题:颗粒多相流多尺度建模、仿真及应用

报告时间202559日(周五),10:30-11:30

报告地点:海丰国际一楼报告厅

主办部门:物流工程学院,科技处

主讲人简介

冯昱清教授士现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矿物资源部首席科学家、多相流计算流体力学(CFD)中心项目主管。长期从事工业复杂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开发及产业化工作,研究方向以矿物加工过程为主,涉及能源、冶金、材料及化工等多个学科,主要聚焦于复杂反应工业过程(--固强相间作用、电磁作用、传热、反应与凝固)。牵头承担了多项澳大利亚旗舰工程项目,已在多家国际矿冶公司实施应用,包括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公司、中国铝业集团、中冶集团、矿冶科技集团,为工业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冯昱清教授积极推动中澳科技合作交流,是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基金(杰青B类)获得者,兼职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为国内重点高校培养了20余名博士研究生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发表了近200篇科学期刊和会议论文,被SCI引用两千余次。此外,冯昱清教授还在维州政府与华人群体任职,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华人专业人士俱乐部主席(20212022),维多利亚州多元文化委员会墨尔本区委员(2022-现在),新金山中文学校校监会委员(2022-现在)等。

讲座内容简介:

颗粒多相流传统上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建模:一种是在粒子尺度上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另一种是在宏观层面上使用欧拉模型或双流体模型(TFM)通过局部平均进行建模。然而,当系统中存在粒径显著差异的粒子时,这些模型便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模型,将离散元方法(DEM)用于模拟粗颗粒,同时采用欧拉模型或双流体模型(TFM)模拟细颗粒。本报告介绍了该DEM-TFM混合模型在两个具体应用中的开发进展和应用情况:煤炭富集流化床(CBFB)和半自磨机(SAG)。同时,本报告将对离散-连续介质耦合模型中的不同耦合方式及长期有争议的控制方程形式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在颗粒混合物气体流化床中进行的实验验证,澄清一个长期存在的关于模型形式对流化行为影响的争议。

 1  主讲人照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