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对课堂每一分钟的精雕细琢——记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张琴老师


创新是对课堂每一分钟的精雕细琢

——记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张琴老师

个人小传:张琴,物流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2年进入上海海事大学任教。主讲“工程伦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控制系统仿真与CAD”“物流自动化系统”等课程,其中课程“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研究方向为多海域分布式波浪运动预测及船舶运动补偿控制、混沌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测、电子舌智能检测和特征提取,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学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市级教学竞赛中荣获多个奖项。

“精雕细琢,百炼成钢”——全国教学竞赛获佳绩

2021年7月28号,张琴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老教师的传承、学校各部门的关心以及家人的支持。说起比赛的准备过程,张琴老师坦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砺自我的过程。因为参加2020年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青教赛”),所以她从2018年便开始做准备,2019年全力冲刺。起初,张琴老师并没有打算参赛,因为她曾受挫于2016年青教赛校内选拔赛,那次失利一度让她怀疑自己。是教务处老师打来鼓励的电话,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重燃了她参赛的信心。张琴老师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贤内助”。谈到丈夫的支持,她会心一笑,“他平常总是抱怨我不顾家,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坚定地站在我身后。”帮忙评课提意见、比赛时跑前跑后搬教具,家人的陪伴是对张琴老师最好的支持。

20个课程片段、每段20分钟、总时长400分钟的精雕细琢,误差不超过一分钟的精心准备,随机抽取课程片段的熟练展示……这些都是张琴老师在青教赛选拔赛中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正如毕业生任少波评价的那样:“张琴老师一直在践行她教导我们的话,数据是不会说谎的,你怎么对待工作它就怎么对待你,做任何事情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容不得马虎敷衍。”为了突出课程特色,单就20个教学片段,张琴老师反复推敲,先后重复更新了10余次内容。为了呈现更佳的课堂效果,她从细微处着手,专门报了PPT制作的培训班,“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终于突破PPT课件设计上的瓶颈。有时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提出来,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教学工作,张琴老师常常天还没亮就起来修改课件。

2020年上海市青教赛获得二等奖后,经过简短的调整,张琴老师重回教学第一线。在前期竞赛经验的指导下,在课堂实践积淀中,她开始为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做准备。课堂教学中,张琴老师将自己在青教赛打磨的创新方案合理运用:借用智慧教室上课、结合学习通app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用“‘蛟龙’号”“天眼FAST”等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素材打磨课堂内容,用“无人物流小车和负压表助力新冠疫情”“高度计和空速计协助中国机长”等社会热点丰富课堂内容,用专业服务社会;翻转课堂上,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付出终有回报,在2021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张琴老师努力的最好证明。

近日,张琴老师又在首届自动化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说课)竞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昔日忙碌于教学竞赛第一线的张琴老师,如今也成为了下一届青教赛的指导老师。张琴老师说:“我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天真教授,如今我作为新的指导老师,一定不负期望,毫无保留地为其他老师提供建议。”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堂大变样

参加教学大赛后,张琴老师的课堂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她跳出传统教材授课思维的束缚,寻找更多前沿资料,将大国重器、时事政治等融入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谈到课堂创新时,张琴老师总结到“创新就是将存在的东西推倒重来,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突破。”她曾用《中国机长》飞机迫降视频作为课堂示例来讲解高度计的原理和应用,她认为这是课程的一个亮点。可在点评时,专家还是认为画面效果虽然有冲击力,却弱化了讲解的重点,这让信心百倍的张琴老师陷入迷茫。“当时我就像个霜打的茄子,一下失去了斗志。”虽然张琴老师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但她知道专家的严格要求正是她推翻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终于,在经过长达一周的重新寻找、调试后,短短30秒钟的视频终于满足了既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突出课程重点的要求。

张琴老师进一步创新“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PBL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的英文缩写,即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从收集资料到设计方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小组同学上台扮演角色,展示出一个完整的“控制流程”。在此期间,如果某个运行环节出现故障,张琴老师便耐心引导学生分析原理,解决问题。起初实行PBL小组时,还有同学认为形式太复杂,并且当面抱怨过。通过张琴老师耐心的解释和引导,加上课堂效果的逐渐显现,同学们慢慢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真正“心服口服”。自动化2018级学生蔡涵表示:“PBL小组任务这种活泼的方式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课具象化、细节化,让我们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术。” 

张琴老师认为,对细节的把控是创新课堂的主基调。为了使课堂更生动、原理讲解更清晰,张琴老师十分重视教具的使用。她通过各种办法设计、制作教具,同时,创新教具的使用方式。在“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的课上,她使用热电偶、压力计和空速管等器材,现场拆解仪器仪表,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响应。甚至,课堂上PPT课件的颜色、字体的大小、背景的选用,以及老师的发型、着装的款式和颜色等,这些在实践教学中对细节的把握,也使张琴老师在教学比赛中有了更多的优势。

此外,不仅是张琴本人,学院老师们也在帮助张琴修改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通过学习借鉴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诲人不倦,爱生如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我喜欢教学,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我觉得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亲切。”这是张琴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生邹建鹏说:“张老师乐于与学生打成一片,六一儿童节那天有一节张老师的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都领到了一颗棒棒糖。” 正因为平易近人的性格,原本抽象的课程变得引人入胜。她的研究生林欣如说,“张琴老师很爱表扬我们,而且对每个学生的夸奖都不太一样,都是独特的,恰如其分的。”因为在张琴老师看来,没有“坏”学生,只有“特别”的学生,没有“差”学生,只有“充满潜力”的学生。她总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出每个学生的独特潜力。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张琴老师的教学准则。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教学中推行“KOLB学习风格分组”模式(基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David Kolb提出的学习风格模型分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通过问卷评估,将学生们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同化型和适用型,再将不同类型的同学分为一个小组,以集体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们在不同思想的“交换”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张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负责讲,老师负责听,之后再给予反馈和修正。

为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真实评价,张琴老师采用腾讯文档的在线编辑功能,实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评价”。她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课堂表现分数,小组之间透明化互评,主动与那些课堂活跃度不高、评分较低的同学沟通交心。张琴老师这种新颖的课程评价形式让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实行中得到学生的认可。

张琴老师主动在课堂创新中融入思政元素,注重培养学生以社会、环境和安全为己任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当学生科研团队遇到瓶颈时,张琴老师会巧妙地在研讨交流中,融入国家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张琴老师认为,“好的思政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祖国如何强盛,更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科研方面还有哪些领域存在不足,这样他们才更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当谈到对学生的希冀,张琴老师说:“大学生最重要的便是明确学习宗旨,认清脚下所走的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未来,张琴老师表示自己将继续结合海事大学特色,为培养有能力、有知识、有素质的21世纪新工科创新型工程师而不断努力。

图 1  以“蛟龙号”为例讲解被控对象模型的建模方法


图 2  指导学生编程分析实验结果


图 3  2021中国机器人大赛作为指导老师和学生合影


图 4  根据KOLB学习风格给团队合作出色的学生颁发奖状


图 5  给PBL项目中完成任务突出的小组颁发奖状鼓励出彩之处


图 6  作为班导师给学生开班会制定2021梦想版


图 7  和学生讨论实验法建模的算法实现难点


文字: 

焦玉玲 丁梦君 邵鑫浩

图片: 

高炜濂 张琴

编辑: 

姚旭

策划: 

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物流工程学院

2021-11-02, 星期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