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气工程导师介绍
(2025级硕士研究生选导师用)
一、校内导师
许晓彦,男,博士/教授/博导,物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导师基本情况: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科技部中国与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学位点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等。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篇被SCI、EI核心库收录。 研究方向:船舶电力系统、氢燃料电池船等。 对学生的要求:踏实、勤奋、刻苦,具有一定的英语功底。 联系方式:xuxy@shmtu.edu.cn | |
施伟锋,男,博士/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与创始人之一;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获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1999年硕士生导师、2007年博士生导师;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目前主要在研上海市科委项目:船舶区域配电电力系统智能自愈研究。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船舶微电网;船舶电气自动化。 对学生的要求:对研究方向有浓厚的兴趣,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具有刻苦钻研精神,身心健康。 联系方式:wfshi@shmtu.edu.cn, 021-38282622 | |
范润华,男,博士,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范润华,上海领军人才,全国超材料学会共同创始人,在电工材料与关键器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 研究方向:新型电工材料及器件是实现电气技术突破的核心关键,针对制约电气技术发展的智能压电材料、新型电介质材料、高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开展无线电力传输、高效电机、电磁辐射控制、新能源储能技术等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对学生没有特别要求。 联系方式:rhfan@shmtu.edu.cn,17301709702 | |
张青雷,男,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项目百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科技英才、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计划领军人才等称号。多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在研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级重点项目、航天项目、华能电网智慧电厂项目等。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系统与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 对学生的要求:学习态度认真、积极、主动、具有专研精神。 联系方式:qlzhang@shmtu.edu.cn。13916671172 | |
谢卫,男,工学博士,教授,电气自动化系主任 导师基本情况:1965年生,湖南涟源人。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及控制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电磁装置的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专著及教材8部。 研究方向:特种电机及控制系统、船舶电力推进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电磁装置的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 对学生的要求: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专研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联系方式:weixie@shmtu.edu.cn,021-38282635(13816488918) | |
符修文,男,博士,副教授,副院长 导师基本情况: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上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 对学生的要求:无 联系方式:xwfu@shmtu.edu.cn | |
何敏,女,博士,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200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对学生的要求:对课题感兴趣,自律,敢于挑战研究中的困难。 联系方式:minhe@shmtu.edu.cn,021-38284721 | |
王天真,女,博士,教授博导/副处长 导师基本情况:担任IEEE储能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洋能转换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IEC/TC114标准出版支持组负责人。主持参与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已发表论文100多篇,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30多项,出版专著8部,牵头和参与国家标准/IEC标准6项。曾获IEC 1906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一等奖,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系统智能控制、故障诊断与健康监测。 对学生的要求:踏实认真、做事严谨。 联系方式:tzwang@shmtu.edu.cn | |
周福娜,女,博士,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教授,博导,2区期刊Applied Intelligence 副主编。从事基于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的故障诊断、智能运维研究。国家级项目4项,获批经费400余万元,单篇论文最高他引次数达350余次。 研究方向:港航机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装备、逆变器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等算法应用研究,侧重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设计和应用。 对学生的要求:勤奋踏实,每周组会指导,有基础编程思维。只要愿意努力,毕业时你可能是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可能是拿到46万年薪Offer、可能是从入学最后一名逆袭为毕业时校优秀毕业生的师兄/师姐。 联系方式:zhoufn@shmtu.edu.cn, 15800531379 | |
姚志垒,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基本情况:IEEE ACCESS副主编,IEEE高级会员,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储能系统与装备技术分委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获得者;申请8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授权60余项,转让20余项;发表和录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SCI I区11篇),EI收录60余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6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326次,ESI高被引论文1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主持和参与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技术,包括双向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光伏逆变器拓扑及其控制、谐振变换器建模和下垂控制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等。 对学生的要求:态度端正、对科研感兴趣。 联系方式:zlyao@shmtu.edu.cn,021-38282665 | |
冯立杰,男,博士,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曾任科技事业单位法人20年,有丰富的电气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经验,擅长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电气技术开发相结合;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专项4项、自科基金项目3项、横向课题2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2项、2等奖7项;创建元易创新方法、IDE创新方法;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津贴等荣誉。 研究方向:永磁电机及直驱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智能电气、潜水电机及水下作业。 对学生的要求:学习能力强,有创新与创业愿望。 联系方式:ljfeng@shmtu.edu.cn,021-38283878、15317626216(微信同号) | |
孙明,女,博士,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事业委托课题若干。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高电压技术》、《电机工程学报》等审稿专家。IEEE 会员,中国物理学会静电分委会委员。曾获上海海事大学优秀论文奖、发明专利奖等。 研究方向:基于COMSOL的高压放电过程的电气特性和等离子体特性仿真、及应用背景下的机理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学习态度认真、积极、主动;有钻研精神。 联系方式:mingsun@shmtu.edu.cn,13818022307 | |
孙兵,男,博士,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80余篇,提供学生科研场地、设备和科研津贴。 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多AUV/USV等海洋无人系统的协同任务分配与规划、追逃围捕策略、博弈对抗等协同策略与算法,深度学习的水下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本年度重点开展履带式多功能水下机器人/水面无人船集群的软件功能开发。 对学生的要求:热爱科研、踏实学习、善于思考,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有参与机器人/水面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科研经历以及熟悉ROS系统/stm32等软件开发经历的同学优先。 联系方式:hmsunbing@163.com, bingsun@shmtu.edu.cn, 021-38282643/13564932910 | |
方洁,女,博士,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4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 研究方向:非线性电子电路,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多智能体网络系统 对学生的要求:积极向上,勤奋踏实。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联系方式:fangjie@shmtu.edu.cn,13052590316 | |
吴卫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基本情况:此处简要给出导师最重要的个人情况介绍即可(详细介绍学院导师介绍网页已有) 上海市前沿科学基地主任、2023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此处写本年度招收研究生将要从事的课题方向,可简要介绍研究内容。 1、波浪能发电技术;2、并网控制技术;3、功率变换器技术 对学生的要求:此处写出对学生的要求。此处写出对学生的要求。此处写出对学生的要求。 基础扎实,认真努力有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意愿最好 联系方式:wmwu@shmtu.edu.cn,13918402132 | |
宓超,男,博士,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现代港口物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IEEE Senior Member,中国工程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纵向课题9项(含国家级两项),主持横向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千万元。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热点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得新加坡海事金奖、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一系列奖项。担任多个政府与国央企科技评审专家以及多本SCI期刊客座编辑。兼任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海瞩科技总经理。 研究方向:港航绿色低碳及储能技术、港口装备智能化等 对学生的要求:高考语文建议105分以上;英语四级以上;有编程基础。具备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一定科研工作压力,能接受一定时间的出差任务。导师MBTI为ENTP,请自行判断是否相容。 联系方式:chaomi@shmtu.edu.cn | |
唐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基本情况: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法国海军学院博士后,法国南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局级项目2项,横向项目6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加重大重点横向项目8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30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5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指导硕士研究生40名;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第10批、第11批成员;中组部第21批援藏博士团成员。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无人系统(无人船、无人车、无人机、机械臂等),围绕结构、控制和AI算法。 对学生的要求:对机器人和AI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联系方式:gangtang@shmtu.edu.cn,18017761231 | |
原媛,女,博士/副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晨光计划等人才项目,担任全国超材料学会青年理事,上海市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7项。聚焦于船舶减振降噪超材料及智能控制技术,与中船重工等企业有长期合作。 研究方向:(1) 船舶动力系统减振降噪与智能控制;(2)声学/机械/智能超材料;(3)船舶新能源与能量管理技术。 对学生的要求:欢迎有志于在船舶电气工程前沿交叉领域深造,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学加入我的研究团队。我将全力为每位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充分的学术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机会。 | |
郭燚,男,博士,副教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任 导师基本情况: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学技术委员会项目,主持和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企事业委托课题30余项。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现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船舶电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1等奖2项、2023年度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记功勋章等。 研究方向:电动船多能协同与能量管理、船舶储能系统、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船舶中压直流电力系统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 对学生的要求:在数学、英语、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等方面基础较好,若擅长应用系统开发并对船舶有一定了解更加欢迎。 联系方式:yiguo@shmtu.edu.cn,15221672302 | |
韩金刚,男,博士,博导,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6项, 其他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兼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专委会理事,中国电源学会会员发展工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电源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1)多电平变流器的模型测控制;
对学生的要求:对电力电子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联系方式:jghan@shmtu.edu.cn(需提供邮箱),13917639669 | |
谭拂晓,男,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科研领域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融合。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不确定环境鲁棒博弈控制与动态优化;智能电力网络分布式学习与分布式优化;海洋水下自主航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多智能体网络系统;机器人视觉与运动控制;数据驱动自适应控制;强化学习与最优控制;智慧港口协同控制与智能决策;智能无人舰船与海洋信息传输等。 对学生的要求:勤奋刻苦、身心健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科研攻关、立志攻读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fxtan@shmtu.edu.cn,fuxiaotan@gmail.com | |
姚刚,男,博士,副教授,中荷机电工程系主任 导师基本情况: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博士后,法国布雷斯特大学FRE CNRS IRDL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于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编船舶电力系统专著2本,出版译著1本。 研究方向:新能源船舶和现代船舶电力系统、基于智能技术的复杂系统故障检测及诊断、智能微电网协调控制和能量管理、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等。 对学生的要求:性格开朗、刻苦踏实、具有自主钻研精神。 联系方式:gangyao@shmtu.edu.cn,13917515590(可加微信) | |
薛婷,女,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2020年博士毕业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18篇。 研究方向:解析模型/数据驱动的鲁棒故障诊断、容错控制、潮流能发电机组运行状态智能监测。 对学生的要求:具备较好的控制理论与数学基础、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学习自主性强,身心健康。 联系方式:xueting@shmtu.edu.cn,021-38282625 | |
张思全,男,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兰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获学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获博士毕业。 研究方向:应用于航空、核电、石化、港机船舶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基于涡电流和电磁传感器与各种金属材料相互作用的模型与信号分析和检测装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新型电磁传感器、涡电流探头的设计;(2)探头与材料作用的解析建模与编程计算;(3)探头的制作与实验装置搭建、实验操作与数据采集分析;(4)检测装置的激励生成、信号采集相关电路设计,多传感器工作与数据采集处理的微处理器编程与控制等。 对学生的要求:开展电涡流传感器相关传感器设计、制作等实验研究。有单片机等编程基础的可以开展检测装置的智能运行与控制研究。 联系方式:邮箱:sqzhang@shmtu.edu.cn,电话:18901640633 | |
张艳,女,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海事大学任教,现为电气自动化系副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7篇。 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优化 与控制、电力系统优化与智能控制、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学习刻苦认真、有责任心,具有控制理论、软件编程相关学习基础。 联系方式:zhangyan@shmtu.edu.cn,021-38282691 | |
甘世红,男,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曾主持完成上海科委地方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市基金以及横向项目若干,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混合动力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控制,新型Z源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及调制方法,新能源发电变换及控制,分布式电源接入船舶电网继电保护及自愈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勤奋,踏实,能吃苦,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今年招生人数4-5名。 | |
向阳,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导师基本情况:教学工作主要从事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科研主要方向为港航自动化系统。 研究方向:目前正开展港口机械的自动化改造以及智慧港口相关的项目设计与开发。 对学生的要求: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悉西门子PLC和C#最好。 联系方式:yangxiang@shmtu.edu.cn,18918139516 | |
贺俊吉,女,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47岁,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检测与图像内容识别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学硕主要从事课题方向为视频/图像内容的识别或理解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专硕主要从事课题方向为工业产品外观质量参数的检测方法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C++/python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对图像处理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数学基础知识良好,英语基础良好。要求学生服从导师的指导与科研活动安排、勤奋刻苦、热爱所从事的课题、诚实、不弄虚作假。 联系方式:jjhe@shmtu.edu.cn,021-38282677, 13774261899 | |
许媛媛,女,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201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期间赴德留学2年);其后继续于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7月任职于上海海事大学,现为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期中SCI/EI论文17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多尺度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复杂系统与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与系统性能评估等。 对学生的要求:身心健康;态度端正,学习刻苦认真,具有较强的钻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数学和英文基础较好;具有相关编程软件学习经历。 联系方式:yyxu@shmtu.edu.cn,021-38282677 | |
陈昊,男,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2014年毕业于法国南特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同年进入上海海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跟随汤天浩教授工作;2017年入职上海海事大学;2020年被聘为副教授。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SCI/EI检索论文三十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市优、校优、国家奖学金十余人次。 研究方向:1.定子永磁电机控制;2.海洋新能源发电系统;3.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等。 对学生的要求:1.心理健康,性格开朗,善于交流;2.身体健康,热爱运动;3.为人诚实,肯吃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联系方式:chenhao@shmtu.edu.cn | |
高宁,男,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201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获“扬帆计划”资助,2023年获浦东新区“明珠计划”菁英人才,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于电池储能及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 对学生的要求:热爱电气工程专业,对科研工作感兴趣。 联系方式:ngao@shmtu.edu.cn | |
朱立勋,男,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获得者,在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ersion等TOP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指导的已毕业的学生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上海海事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前往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1. 波浪发电系统特种电机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2. 波浪发电系统最优控制策略的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联系方式:lixzhu@shmtu.edu.cn,17521090486 | |
张琴,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硕博连读,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委会委员,参与主持各类课题5项,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担任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荣获上海市教委记功奖和三八红旗手,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市优、校优毕业生。 研究方向:海上作业平台的电气控制、多自由度运动预测、基于深度学习的补偿控制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 1、有MATLAB基础,愿意学习python、C#、PLC等编程; 2、有学业规划,能按计划持续学习精进,愿意沟通讨论; 3、能动手能吃苦,能坚持运动,喜欢团队合作。 联系方式:qinzhang@shmtu.edu.cn,15221681571 | |
闫泽陆,男,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研究领域1: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包括电流体力学理论(Electrohydrodynamics, EHD)研究、电流体泵的流动控制研究、液体电介质电气特性研究等。研究领域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包括电力系统建模及电网规划、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供配电系统设计等。 研究方向:方向1:单工质电介质(主要为变压器油)电流体泵的电场、流场仿真与实验研究。方向2:谐波下精准无功补偿研究。方向3:用户用电负荷智能感知技术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热爱生活、乐观积极,愿意学习新领域的知识(不限于如流体力学、界面电化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负荷感知算法等),有较强自学能力,有较好的英文读写能力。 联系方式:zlyan@shmtu.edu.cn,021-3828262 | |
甘文洋,女,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新进导师,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目前正在主持一项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和两项横向课题。 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研究,缆控水下机器人研制。 对学生的要求:动手能力强、精通solidworks等建模仿真软件。 联系方式:wygan@shmtu.edu.cn | |
王雪丽,女,博士,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上海市自动化学会青工委委员,近五年,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在研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SCI 论文8篇,累计被引用700余次;获得上海市自动化学会最佳论文奖等奖项3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智能车等比赛。 研究方向: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化系统优化控制;数据驱动的发电机抗扰控制与系统性能综合;船舶等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 对学生的要求:数学和英文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编程能力。 联系方式:xl.wang@shmtu.edu.cn,19821239161 | |
黄敏,女,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系电气工程专业博士毕业,2017上海市浦江学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并网逆变器控制、电网暂态风电机组电压自抗扰等的相关应用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善于沟通,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 联系方式:minhuang@shmtu.edu.cn,021-38282625 | |
解翔,女,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硕博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目前为电气工程及智能控制专业团队讲师。 研究方向:工业过程大数据分析及建模;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工业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 对学生的要求:1. 对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向感兴趣;2. 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主要是矩阵论、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方面);3. 有一定的编程能力(Python或Matlab) 联系方式:xiangxie@shmtu.edu.cn,021-38282667 | |
冯肖维,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研究方向:机器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环境感知。 对学生的要求:具有编程基础(C或C++语言),对智能或优化算法研究感兴趣,乐观开朗。 联系方式:xwfeng1982@163.com,13918794793 | |
周莹,女,博士,工程师 导师基本情况:张青雷教授带领的人工智能系统与应用团队成员,团队聚焦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需求。 本人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工局、上海市科委、经信委等相关课题及横向课题40余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奖金奖、铜奖等科技奖项;发表专业论文12篇,其中SCI\EI收录6篇,参编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 研究方向: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人工智能系统与应用 对学生的要求:三观端正,勤勉上进,具有团队精神 联系方式:zhouying@shmtu.edu.cn,13585985736 | |
虞旦,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虞旦,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机器视觉、机器人,深度学习的应用研究,上海海事大学智能车竞赛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深度学习在港口智能化、港口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小样本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创意组(SLAM方向)。 对学生的要求:有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联系方式:yiwuyudan@163.com,021-38282632 | |
兰莹,女,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扬帆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与优化控制、智能电网及相关应用研究,主持国家基金课题和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优化与智能控制 对学生的要求: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联系方式:lanying@shmtu.edu.cn,15021515649 | |
王康安,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德国基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1项,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1项,在电力电子领域权威期刊/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项。获得2020年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项目“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动汽车电能变换装置,特别是其中的大功率隔离DC/DC变流器、多电平变流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 对学生的要求:对科研有热情,积极主动,勤奋踏实 联系方式:kawang@shmtu.edu.cn,15852491286(微信同号) | |
蔡彩霞,女,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东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重点项目各1项,同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并参与横向课题多项,发表SCI/EI论文近30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5项。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理论与运用、水下机器人控制与协同、智能海洋传感网。 对学生的要求:希望学生对生活、对科研饱有热情,做事积极主动、勤奋踏实 联系方式:cxcai@shmtu.edu.cn,cxiacai@163.com | |
李俊锋,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 2020年入职上海海事大学,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到国外/境外访问学习。 研究方向:1, 传感器电路设计、器件加工及算法研究。2,燃料电池船舶动力总成及热管理系统设计(熟悉MATLAB Simulink等仿真软件)。3,新能源电池 对学生的要求:遵纪守法,能吃苦;较强的进取心和团队合作能力;芯片技术、雷达算法和电路开发方向要求学生能适应市内出差,可推荐进入相关优秀企业工作。 联系方式:jfli@shmtu.edu.cn,15601887936(同微信) | |
张帆,女,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202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电气系电机与电器专业,主持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7篇。 研究方向:智能电器、船舶电力系统、逆变器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等。 对学生的要求:要求电气专业的学生,对高压、电力系统、断路器、逆变器有一定的了解。 | |
蔡游明,男,博士学位,副教授 导师基本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电气工程专业,近年来主持和参与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研究方向:大规模风电并网控制技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海洋新能源利用技术、新能源消纳技术。 对学生的要求:思想意识端正、品行良好;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毕业,对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相关知识有良好的掌握。 联系方式:ymcai@shmtu.edu.cn | |
苟阳,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苟阳,男,汉族,1994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声学电路设计、压电换能器振动理论。
对学生的要求: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备硬件电路及嵌入设开发基础(FPGA、DSP、单片机等),可尝试学习COMSOL等有限元仿真 。 | |
张丹,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2021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支持和参与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变换控制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 对学生的要求:勤奋、踏实,在Matlab和电力电子技术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zhangdan@shmtu.edu.cn | |
鲍春腾,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2020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项目9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混合动力船舶/新能源船舶微电网能量管理、协同控制技术(包括船舶智能能效控制技术、新能源船舶能量控制技术等研究方向)。 对学生的要求:身心健康;态度端正,具有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品质;英语基础较好;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联系方式:ctbao@shmtu.edu.cn,13601760240(同微信) | |
李佳芮,女,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2023年于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浦江学者。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国际会议论文17篇。 研究方向:(1)网络化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2)船舶电力系统推进控制;(3)船舶编队控制 对学生的要求:较强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英语能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联系方式:jrli@shmtu.edu.cn,13818032636 | |
张米露,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上海海事大学机械电子系讲师,博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授《机电传动控制》《机电控制系统》等课程。 研究方向:海流发电系统建模与故障诊断;船舶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研究;船舶电缆绝缘状态监测与评估。 对学生的要求:具备电气工程或自动化相关专业基础,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电路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新能源技术与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有浓厚兴趣。 联系方式:zhangmilu@126.com,17801632088 | |
桑宏锐,男,博士学位,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硕博毕业于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年入职上海海事大学,在研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提供相关科研条件、合作交流机会与科研津贴。 研究方向:机器人智能规划、具身导航、全身协同控制。 对学生的要求:勤思善悟,务实笃行。 联系方式:hrsang@shmtu.edu.cn | |
沈阳,男,工学博士 导师基本情况:科研工作主要围绕港口、物流等行业,研究港机装备智能化感知及控制相关理论及技术,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多篇,主持参与纵横项课题十余项,曾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宓超科研团队成员。 研究方向:基于图像/激光雷达的港机装备智能感知及控制算法理论及应用研究。 对学生的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和英语基础,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联系方式:yangshen@shmtu.edu.cn,021-38282670 | |
王朝阁,男,博士,讲师 导师基本情况:王朝阁,男,汉族,1992年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讲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军工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评专家、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等。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装备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研究,其中包括复杂机械装备的振动测试、动力学分析、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诊断、工业大数据挖掘与智能评估、多源信息智能感知与融合、电驱动系统的健康评估与寿命预测等。 对学生的要求:欢迎自动控制、电气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报考;欢迎擅长Python、Matlab、Java Script、Comsol、ANSYS 与 CAE 仿真、Solidworks 编程的学生报考。欢迎想学东西的学生,谢绝松散懒惰、混取学位的学生。 联系方式:cgwang@shmtu.edu.cn |
二、部分外聘硕导
李伟,男,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导 导师基本情况:微纳器件与电力传感技术专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国家奖励办等评审专家,IEEE高级会员,中国智能配电与物联网联盟理事、3家SCI刊物特邀编委。主持国家级H863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8件(美国专利2件),国际学术专著1部,入选《中国科技成果》封面人物。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科技创新一等奖等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近年研究生就业的去向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世界五百强公司、国网/南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 研究方向:电力传感器与电力物联网 对学生的要求:学硕优先。熟悉电子电路或半导体,实验意愿强(偏实验方向);或者,数学物理基础好,有编程经验(偏理论和算法方向)。 联系方式:25761333@qq.com,18621656990 | |
葛泉波,男,博士,教授/院长 导师基本情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者,临界空间环境特性及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发表包括 IEEE TAC和自动化学报等高质量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JWKJW 重大专项课题等三十余项。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主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 TSMC:Systems和《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气象能源系统、动力系统智能化。 对学生的要求:(1)学习积极主动;(2)能吃苦耐劳;(3)抗压能力强;(4)团队协同能力强;(5)诚信度高;(6)愿意外地学习为佳。 | |
孙波,男,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导师基本情况: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衍射运行系统负责人,先后主持基金委青年/面上项目,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等项目10余项,课题组研究经费充足。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课题组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人员梯队完善,有多个研究方向与课题可供选择。 研究方向:1)机器人与自主实验(基于自动化控制与AI的自主性实验流程研究);2)图像识别与三维点云算法研究(例如点云拼接与样品三维空间特征识别等)。 对学生的要求:学术型硕士。外向型性格,积极主动沟通,乐于合作。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具备基础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能力。 联系方式:sunb@sari.ac.cn,13917603425 | |
黄敏超,男,博士,高级工程师,敏业信息科技 导师基本情况:致力于培养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储能行业紧缺的电磁兼容专职人才。1998年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浙江大学任教2年;2000-2010年先后在外资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开发高效高功率度的开关电源;2010年先后成立上海正远电子技术和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电磁兼容(EMC)技术的研究,推出一站式EMI诊断测试系统及智能测试分析软件平台,填补EMC行业的空白,同时全球首创“EMC实操培训班”。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秘书长,科工委秘书长。 研究方向:提取电磁噪声滤波电容、滤波电感的高频参数后建立数据库,同步建立滤波器件的仿真模型。针对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储能行业的共性噪声问题,提供电磁噪声抑制解决方案。 对学生的要求:好学,喜欢动手,有软件、硬件或仿真经验优先。 联系方式:huangmc@myemc.net.cn,18017715376 | |
王昕,男,博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导师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电力设备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基于超声波、声波、振动信号、红外线、紫外线光、声光谱等多种信号对变压器、断路器、电力电缆、绝缘子等进行检测与监测 对学生的要求:做事认真、有责任心。 联系方式:wangxin26@sjtu.edu.cn(邮箱),13818668292(手机) |